龍門古鎮里面只有幾個景點是有看頭的,其他小景點都是關門的。買了門票卻不能進去看,這就讓人很不爽了。我就把去過的景點寫在一篇吧,基本都是些小景點,沒多久就能逛完了。
分別是思源堂、工部、孫曉梅故居、墨莊、明哲堂、山樂堂,進入古鎮后看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“思源堂”。顧名思義,這是孫氏后裔飲水思源、懷念祖先的意思。在這里能看到孫權后裔的一些杰出人物,還有孫氏世系分布圖。
它始建于明朝時期,現其整體風格上都是明朝時典型的抬梁式構造。里面正中的一幅畫像便是孫鐘,他是龍門鼻祖,為人孝順,在龍門一帶隱居種瓜,世人稱其為“瓜邱”。
吳帝孫權深受其祖父影響,對他母親也相當孝順,當時周瑜設計捉劉備,孫權因性格厚道孝順,順其母意而放了劉備,使劉備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。
孫權族人聚居于此繁衍千年,發展成為擁有2000余戶、8000多人的一大望族。龍門由此成為江南最大的古村落,村內保存著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。
從思源堂出來后,走到了“老街鄉情”那邊。這里歷來是商賈云集、店鋪林立之地,具有明清時期山鄉街市的獨特韻味。我們在這里看到了“工部”,承恩堂前有“工部”牌樓,為孫權第41世孫孫坤的兒子惟和公所建。
孫坤,系明朝永樂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,負責督造巨艦八十余艘,為鄭和下西洋立下功勞,晉升為奉議大夫、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,因積勞成疾卒于官朝。明洪熙元年(公元1425),明仁宗皇帝下旨“褒封三代”。
惟和公為不忘先父之德,感念朝廷之恩,報朝廷恩準,于正統十四年(公元1449年)建造承恩堂,焚毀于清咸豐年間,“工部”牌樓尚存。清末民初,后裔孫鼎源集資重建。
工部為明朝時的六部之一,六部為吏部、戶部、禮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,也分別叫天官、地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,工部就為冬官,故牌樓上有“冬官第”三字。里面不大,一會就能看完了。有很多大小船只的模型,讓我想起了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,介紹了中國古代名船福船。
龍門古鎮,是一代帝王的江南故里,一座活著的千年古鎮,一本可讀懂中國的書。有上千處歷史古跡,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