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脫衣服自帶音效,和周圍人總能擦出火花,又到了噼里啪啦的“靜電季”。中國天氣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表示,空氣相對濕度越低,產生靜電可能性越大。
中國天氣12日下午發布全國濕度地圖顯示,全國大部地區空氣相對濕度不足30%,華北黃淮一帶甚至不足15%。
干燥讓靜電找上門
干燥的室內往往是“電荷紛飛”的高危地帶,由于空氣濕度小,化纖衣物、地毯、坐墊、墻紙等受到摩擦,都會產生靜電。
空氣濕度即空氣干濕的程度,是以大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之比,用百分數表示。
一天中最小相對濕度≤30%時,極易產生靜電;
最小相對濕度30%~50%時,容易產生靜電;
最小相對濕度50%~65%時,可能產生靜電;
最小相對濕度>65%時,產生靜電的可能性接近于零。
不帶電的物體接觸帶有靜電的物體時,電荷從高電勢處移動到低電勢處,像水往低處流一樣,于是不帶電的物體就產生了電。
如果靜電聚集達到一定的電壓,人接觸時,就會產生“觸電”現象。
靜電從3方面傷害你
除了觀感上不太好以外,靜電還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困擾。
皮膚水分流失
靜電在人體周圍可以產生大量的陽離子,使皮膚水分減少,進而使皮屑增多,更容易誘發皮膚瘙癢。
誘發皮膚病
帶靜電的物體極易吸附灰塵,電視機熒光屏上大量的靜電荷,對灰塵有很大的吸附力,這些灰塵也可能落在人體皮膚上,導致斑疹、痤瘡等皮膚病。
可能攜帶有害物質
靜電吸附的大量塵埃中含有多種病毒、細菌等有害物質,人體吸入后會影響健康。
世衛組織推薦“最佳濕度”
干燥環境給人帶來的傷害,不僅只是“電傷”。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,適當保持室內濕潤有助預防呼吸道傳染病。
人體呼吸道表面廣泛分布的纖毛(可通過定向擺動,把吸入的灰塵、細菌和病毒顆粒排出)在干燥條件下無法充分發揮作用,導致人們更易受到感染。
世衛組織關于健康住宅標準的第六項規定:室內濕度要全年保持在40%~70%之間。
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濕度為45%~50%。
哮喘等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患者適宜的室內濕度在40%~50%之間。
濕度很難具體感覺出來,建議家里備上一個濕度計,方便隨時調整房間的濕度。
從內到外,滋潤一個“炸毛”的你
冬天天氣干燥,尤其是暖氣和空調房內,更應該重視身體和環境的濕度調節。
1、注意身體保濕
每天及時涂抹身體乳、護手霜來加強保濕、滋潤皮膚,防止靜電聚集。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現,涂抹維生素E能阻斷靜電的積聚。
長發干燥易產生靜電的人,可以在冬天選用含硅洗發水,洗頭后涂抹護發素和精油,不要用塑料梳子。
2、吃點補水食物
除了多喝水保證體內水分外,以下有益滋潤補水的食物,也可以適量多吃。
缺乏維生素A會使皮膚干燥角質化,可多吃海魚,以及胡蘿卜、南瓜、深綠色蔬菜,其中的β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。
多吃水果,如葡萄、梨、香蕉、柿子等。果糖是親水物質,可以延緩水吸收的速度,幫身體留住水分。
適量的優質脂肪能夠讓皮膚保持柔嫩光滑,攝入堅果和籽類物質可以補充。
3、增加環境濕度
使用加濕器,增加室內濕度。當室內濕度超過50%,要及時關掉加濕器。加濕器水箱一周清洗一次。
養些綠植,或在家中放置盛水的水盆,可以在暖氣旁或各個角落都放置一些。每天在地面灑水三到五次,用濕拖把拖地。
4、遠離“帶電”物品
臥室內盡量不放或少放家用電器,看電視最好距離電視機2米以上,使用電腦、手機時盡量離遠些。
化纖衣物、毛衣穿脫時會因摩擦產生靜電,所以冬天的衣服尤其是貼身內衣、家居用品等盡量選擇純棉、麻、絲材質。
接觸可能引起靜電的物品時,先用鑰匙等小金屬器件提前碰觸,再去觸摸就不會被電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