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抹護手霜或增加感染風險
雖然疫情期間勤洗手是個好習慣,但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手變得越來越干了。
據英國“今日醫藥新聞”網站,英國皮膚基金會皮膚科顧問扎伊納布·拉夫塔博士表示,反復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劑洗手容易導致皮膚表層蛋白質剝離,皮膚屏障受損,進而增加感染風險。

頻繁使用肥皂洗手也會導致皮炎,出現皮膚干燥、發癢和紅腫等癥狀。本身就有皮膚過敏相關疾病的患者,癥狀更明顯。對濕疹、牛皮癬患者等人群,更容易導致皮膚損傷。
拉夫塔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、免洗凝膠后,應及時涂抹護手霜,以減少皮膚刺激。
李紅珠提醒,洗手時盡量用流動水洗手,長期使用免洗洗手液使手部皮膚屏障受損,酒精揮發讓皮膚越洗越干,出現干裂、瘙癢、濕疹。
冬季加速手部衰老
皮膚的細膩程度與角質層的水分含量有關,正常的皮膚角質層通常含有10%~30%的水分,但隨著年齡增長,水分含量會逐漸減少,當水分含量低于10%時,皮膚就會出現干燥、緊繃、粗糙及脫屑等。
手部的油脂、水分含量本身就少,又長時間暴露在外,冬季更容易流失水分,出現“饑渴”狀態,加速手部皮膚衰老。一旦缺水,手部皮膚就會干巴巴的,還容易裂口、長凍瘡。

還有一些人會發現,即使涂了護手霜,但不一會兒手就又干了。要想讓雙手始終保持潤澤,一是要有效地補水,二是要把補充的水分鎖住。這兩點不能單靠護手霜獨立完成,皮膚干燥嚴重者,可以先涂護手霜,再搽凡士林。
護手霜:補水
護手霜的功效主要是補水,選擇時注意看成分表,常見的保濕成分有葡萄糖、蜂蜜、玻尿酸、乳油木果油、礦物油、凡士林、三酸甘油酯等;避免香料、色素及其他刺激性成分。
美白、抗皺之類的功效對于護手霜來說不重要,好吸收、能補水才是關鍵。
凡士林:鎖水
凡士林是一種礦物蠟,它不會被皮膚吸收,能在肌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,使水分不易散發。而且它不溶于水,可長久附著在皮膚上,因此具有很好的保濕效果。
有效涂護手霜,做對4個細節
冬天干燥,雙手經常因此粗糙脫皮,有時即使涂了護手霜也不管用。其實,這有可能是涂的方法不對。
要想使護手霜充分發揮保護作用,就要涂得到位,以下細節要注意:
涂抹姿勢
涂護手霜先用手背對著手背來涂抹,否則掌心深淺不一的紋路可能先將護手霜“吃光”,無法保證足夠滋潤手背。
涂抹區域
有些人兩手交疊隨便抹抹就完了,這樣會留下大量“盲區”,比如容易干燥的虎口、指尖。
應該用一只手的指肚仔細按摩另一只手每個手指,不但保證涂抹到位,還能通過按摩促進吸收。一定要涂抹指甲邊緣部位,否則容易形成倒刺。
涂抹頻率
涂護手霜,保證一天至少兩次,每天早晚和臉部護膚同時進行。冬季洗手次數多的情況下,只要感覺到了干燥,就可以涂抹護手霜。
涂抹量
近日,微博“明星式護手霜用法”沖上熱搜。電視劇《我的前半生》中羅子君怕雙手皮膚被消毒液腐蝕脫皮,用護手霜的方式堪稱“豪氣”。
其實,用護手霜的量要因人而異,但也沒必要一次性使用這么多。建議一次用量1克左右,大概和食指的第一關節的長度差不多。
需要提醒的是,無論哪個年齡段,冬季都要注意手的呵護。
平時建議多準備幾支小包裝的護手霜(最好帶有防曬功效),放在洗手后容易拿到的地方,如洗手臺旁邊、隨身的包里、辦公室抽屜、臥室床頭柜上、工作服兜里,洗手后馬上抹,這樣才能有效保護手部皮膚,防止干燥和老化。
來源:《生命時報》